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创建于1984年,是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培养始于1957年,1958年正式招收本科生,是全国土建类“老八校”之一,是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专业,分别于2013年、2018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认证),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土木工程的二级学科市政工程专业隶属本院,是环境科学与科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市政工程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培养单位和授权点,有环境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依托山西省工业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市政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有各类校企实践和实习基地30多个,聘请企业和行业高水平专家担任各层次学生导师40余位,对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高度契合形成有力的支撑。并聘有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者为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举办讲座和授课。
学院专业教师81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31人、讲师33人),博士率97%,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6人,逾 50%教师具有海外留学和访学经历。15人获得省级“三晋人才”、3人获得省级“学术带头人”称号。目前,在校本科生559人、硕士研究生260人、博士研究生28人,博士后13人。办学几十年来,我校已为国家和地方输出大量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在污染治理、市政工程、节能减排、公用事业、工程建设等多领域和行业,从事工程设计、环境与城乡规划、环境评价与监测、管理与运营、技术研发与科学研究等工作,为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和蓝天碧水发挥着重要作用。
【环境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社会责任、职业道德、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水、气、固及物理性污染防治和环境规划、管理等相关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环境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在相关的环保公司、设计咨询单位、工矿企业、政府环境管理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环境监测和规划管理以及环境工程方面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发工作,具有解决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能够达到以下职业能力和预期成就:
(1)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与规范,具有良好的环境工程领域实际工作经验积累,有意愿并有能力为社会服务;
(2)能够结合相关法律、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综合运用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研究环境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胜任环境工程领域设计、施工、规划、管理、监测、研发方面的工作,解决环境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3)在实际工作中,在环境工程相关领域担任重要角色,表现出较强的跨专业团队协调、组织能力和跨文化差异的沟通、交流能力;
(4)能够通过继续学习适应职业发展,在环境工程领域获得注册工程师的相应职业能力, 具有职场竞争力。
【毕业要求】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环境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其理论和方法解决环境污染评价、污染治理工程的设计、运行和管理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能够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环境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就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和掌握环境领域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有独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本行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电工技术、工程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化学、环境学导论、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系统分析、环境工程经济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管理与法规、环境生态学、排水管道及泵站等。
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公益劳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训练、军训、体测、创新创业、自主实践;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备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与技术,具备较强的施工、运营管理、设计和研发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知识和科学素养,能够解决给排水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毕业后在水的社会循环所涉及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净化、输配、使用以及污废水收集、处理、再生利用以及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等领域或行业,从事工程设计、专业规划、建设与投资、运营与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
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能够达到以下职业能力和预期成就:
(1)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与规范,具有良好的给排水工程领域实际工作经验积累,有意愿并有能力为社会服务;
(2)能够较好地适应给排水工程领域不同性质的岗位工作要求,成长为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师,成为本领域用人单位的主要技术力量;
(3)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以及相关的领域,表现出较强的跨专业团队协调组织能力和跨文化差异的沟通能力;
(4)能够胜任给排水工程领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测、研发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并能够综合运用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研究本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得到有效结论;
(5)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渠道更新知识,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具备注册设备(给排水)工程师的职业能力或胜任工程师的相应技术能力。
【毕业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解决给排水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给排水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提炼、定义和表达、分析和实证及文献研究,了解本行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具备针对给排水工程领域中复杂系统及工程问题设计的能力,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经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给排水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够针对复杂给排水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能够基于给排水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给排水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给排水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给排水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国际视野、组织管理、社会竞争与合作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要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学)、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土建工程基础、水工程概论、水工艺设备基础、泵与泵站、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电工技术、工程测量、水处理实验设计及仪器分析、文献检索与写作、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外语、给排水工程软件应用、程序设计技术基础(C语言)、环境生物化学、资源与环境系统概论;专业课程包括: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水质工程学实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工程经济、水工程施工与监理、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水处理技术进展、职业素质教育、环境学导论、工程项目管理、城市河湖水生态与水环境、城镇防洪与雨水利用等。
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公益劳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训练、军训、体测、创新创业、自主实践、金工实习、工程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泵站工艺课程设计、城市给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水处理工艺课程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取水工程课程设计、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